2024年10月14日下午,由暨南大学主办的“华商研究与高质量发展论坛(2024)”在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暨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黎文靖、广西大学我院院长朱帮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余鹏翼、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会计之友》总编笑雪等。我院院长衣长军和部分从事华商研究的老师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在学术报告环节,暨南大学吴战篪教授报告了《全球华商资产估算与高质量融入新发展格局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结合“守正创新”“家国情怀”“以侨为桥”的华商文化特征,从文化视角提出了华商高质量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实施路径与政策保障。余鹏翼院长进行了点评,指出这篇文章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提出了细化具体路径的建议。
暨南大学陈方豪老师报告了题为《“侨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涉侨专利的测度、特征与影响》的论文,研究了涉侨专利的发展趋势及其在跨境技术引进中的作用。衣长军院长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认为该研究服务于我国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的要求相呼应,关注了海外人才中的“侨智”群体。他高度肯定了该研究的现实意义,对研究方法的选取及数据处理表示赞赏,也建议作者进一步挖掘“侨智”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制。

我院张华副教授报告了题为《“他乡念故知”:美国华人发明人知识侨汇的产生机理研究》的论文。张老师聚焦于海外华人通过与国内发明人合作把先进的知识转移到祖籍国的“知识侨汇”现象,从微观层面分析了“知识侨汇”的产生机理。暨南大学赵子乐副教授认为文章在立意、文献梳理和数据处理上可圈可点,也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我院郭惠玲副教授报告了题为《华侨华人双重政治关联助推其在华创业的探索——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的论文。郭老师立足于华侨华人流动模式的转变和我国双招双引政策实施的现实背景,围绕在华创业的华侨华人群体,深入探讨了双重政治关联对其在华创业绩效的影响。暨南大学刘莎莎教授指出该研究视角独特、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就研究动机和研究设计的完善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我院马占杰副教授报告了题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的意向到行为:逆向文化冲击和创业能力的双重调节作用》的论文。马老师具体研究了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意向对其回国创业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逆向文化冲击和创业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朱帮助院长对论文进行了点评,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最后,与会专家就“华商研究的定位与发展”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赵浩兴副院长就华商研究的定位,介绍了几个亟待研究的华商选题;黎文靖院长提出了推动华商研究的几点设想;朱帮助院长认为要依托于特定主题来开展华商研究,具体分析华侨华人在其中的作用;余鹏翼院长提出可融合区域国别来进行华商研究,探讨华商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功能;笑雪总编强调了华商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衣长军院长指出华商研究是华侨大学和暨南大学学科建设中的特色方向,他从当前华商研究面临的挑战出发,就“做好特色,入主流”提出了未来的期许和可努力的方向,助力全球华商高质量发展。